江门“她力量”,正为广袤乡村凝聚更多青春磅礴力量

发布日期:2024-03-16 02:45    点击次数:166

在融融的春光里,第114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如期而至。广大妇女同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彰显建功新时代的巾帼力量。手持粉笔用知识点亮乡村孩子的读书梦、穿梭在村街巷道为村民宣传法律知识、身穿白褂下乡开展公共卫生工作……在基层奋力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三支一扶”人员。

2009年以来,江门市大力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为基层培养输送一批“新鲜血液”,累计招募并培育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乡村振兴等工作的急需人才逾1100多人,并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培养青年人才、推动乡村振兴及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统计,江门市“三支一扶”人员到岗人员中,2021年共137人,女生100人;2022年共171人,女生达104人;2023年共204名,女性达122人。由此可见,在服务江门乡村振兴的“最前线”,“她”力量逐年增强,一朵朵铿锵玫瑰扎根基层,向上生长,正绽放青春绚丽之花。

巾帼“笔杆子”:用文字展现乡村振兴新图景

在江门市新会区沙堆镇党建工作办公室里,汤云青的桌上叠放着近期宣传所需的各类材料,她正井然有序地埋头整理。

2021年6月,汤云青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后,通过江门市“三支一扶”招募,返乡成为一名基层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比较‘社牛’,跟服务对象容易‘自来熟’,这对我的工作有很大帮助。”汤云青说。

穿梭在村街巷道为村民宣传法律知识的汤云青(左一)。

“一开始,我对乡村工作的概念相对模糊,对岗位要求的信息宣传工作较生疏,加上基层事务较繁杂琐碎,我曾一度陷入迷茫。”为迅速发展提升“提笔能写”的能力,汤云青坚持每天撰写动态、经验、问题建议、评论类等信息稿件以及公文材料,边干边学,在镇领导和同事“传帮带”下,从未接触过文书工作的汤云青成了沙堆镇的“笔杆子”,她所撰写的文稿也常被省、市、区相关宣传平台采用。

2022年,汤云青开发制作《党建引领蓬勃发展——打造基层治理“梅阁样本”》特色课程,从深入调研访谈到整理梅阁村基层治理相关案例和报道资料,从课程撰稿再到党课视频录制,她系统性总结出梅阁村构建“打、建、治、立”四位一体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格局做法,获评中共江门市委党校科研成果优秀奖、新会区委党校优秀课第一名,并列入新会区委党校系统课程库,为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效能提供案例参考。

汤云青参与沙堆镇委党校现场教学讲解技能竞赛活动。

“乡村最缺少的就是年轻人,要实现新发展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我既然选择了基层服务的工作,就要真正地把好的、新的思路和想法提出来,切实地做出成绩。”因表现突出,汤云青获评“三支一扶”帮扶能手荣誉,并在服务期满后,留在了新会区沙堆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继续从事乡村振兴服务工作,按照她的初心,砥砺前行,逐梦乡村。

“掏粪女孩”:冲在乡村医疗服务最前线

“基层支医工作形式多样,除了检验常规工作,我还加入公共卫生工作,给全镇20多家幼儿园2000多名小朋友进行体检,扛着尿液检测仪前往全镇各村为近3000名65岁以上老人进行年度体检工作,同时解答他们关心的健康问题。”2021年进入江门市“三支一扶”人员队伍的梁燕婷,在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卫生院已服务两年多时间。

在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卫生院工作的梁燕婷。

2022年11月肝吸虫调查工作在新冠疫情高峰期开展,各项工作开展受阻之际,梁燕婷临危受命,迅速对接医务团队,及时联系有关村负责人沟通标本采集工作,“我与同事们坚守岗位‘挑粪’制片,连续奋战多个日夜,出色完成任务。”梁燕婷所在的检验科负责大泽镇监测点的全部新鲜粪便标本的制片和实验前期处理工作,每天都在跟血液、体液以及分泌物等“打交道”,她常常笑称自己是个“掏粪女孩”。

作为基层医务人员的一份子,梁燕婷在2022年也义无反顾地投入与战“疫”前线,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学习每一项操作技能和防护要求,全力协助开展全民核酸采样,加入“三人流调小组”进行上门新冠核酸和抗原的采样和送检工作等。

梁燕婷下乡为老人体检。

“除了检验的工作,在过去的半年我还处理了好多专业以外的工作,接手完全没接触过的领域,有时候还作为开创者或者是铺路者,所以我时刻要求自己要细心去落实、完善每一件事。”无论是在检验采样工作,还是公共医疗服务,梁燕婷总是积极出现在直面群众的第一线,通过基层服务工作,她对如何服务好患者和群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助推团队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提升服务质量。

谈到未来,梁燕婷认为,医学的价值不仅是治疗疾病的技术和手段,还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在提供基层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每一位长辈或患者都会给我的工作提出一些宝贵的建议,这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从事医务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暖心姐姐”:奋力守护乡村孩子读书梦

“回到自己的家乡成为一名支教老师,为乡村教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我觉得很幸运。”服务于江门市恩平市君堂镇中心小学的岑依洋,在2022年毕业后选择参加江门市“三支一扶”工作,手执粉笔,登上三尺讲台,奋力守护乡村孩子读书梦。

服务于恩平市君堂镇中心小学的岑依洋。

岑依洋负责三年级学生的英语的教学工作,作为刚刚“上道”的新教师,虽说在教学内容上并不存在困难,但是在教学方式方面,如何让学生真正学会学懂学精,是岑依洋一直深思的问题。她经常尝试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幽默的语言和神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除了自己摸索,岑依洋也主动找同校优秀教师取经,及时解决教学上的困惑。在支教过程中,她喜欢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怎样在轻松、积极参与的状态中更好地学习。她还主动与家长交流,做到家校同步,共同教育好孩子,“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也是我自己成长的过程。”

恩平市君堂镇中心小学的岑依洋进行英语课程授课,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在恩平市慈善包粽活动中,她是学校代表;在无毒校园迎检活动中,她是讲解员;在恩平市北片区数学和英语优质课比赛中,她是主持人;在学生们的眼中,她是温柔的“暖心姐姐”。她所带的班级里,也会有一些平常扰乱课堂、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但她仍尽力照顾到每个学生,以更多互动教学地方式让学生们更喜欢课堂。

学期末时,学生们给她塞了一整个抽屉的寄语纸条,“打开纸条的那一刻,我突然很想哭,感觉自己一个学期的付出得到孩子们的认可。”看着一张张小纸条,岑依洋对基层老师这一身份有了更深的理解: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还在于如何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就像是一束光,填补了那些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孩子心灵。”

三月的蓓蕾绽放早春第一抹殷红,女性的诗歌演绎着奋进的感动。江门市“三支一扶”人员的她力量,就像一滴滴甘霖,洒向田野,孕育希望,助力“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助推广袤乡村振兴发展。

【作者】符诗富

【来源】南方农村报